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评中国足球历史最佳阵容的。显然,那个评论者只是个小球迷,只记得最近十年的球星,而对以往那些出色的球员,却忽略了。中国足球虽然命运多舛,但在足球历史上也不乏令人惊叹的球星,笔者今天排一个最佳阵容,也是本人愚见,欢迎讨论。
最佳阵容采用442阵型,这也是一个传统攻守平衡的阵型。
守门员:
傅玉斌。傅玉斌是中国足坛最伟大的守门员之一,他反应快,出击及时,是当时中国队后卫线上依赖的坚固防线。退役之后的傅玉斌忙于打理自己的生意,他同时还活跃于娱乐圈之中,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球员。曾经有人说,傅玉斌之后,中国就再没有亚洲门神了,这话有些道理。他就是内地香港明星赛的那个梦舟足球队门将。
右后卫:
孙继海。不会有什么争议吧?中国唯一在五大联赛站稳脚的人,2002世界杯出线功臣。
中后卫:
范志毅。曾经火暴一时的范大将军,在国家队效力多年,在上海队也立功无数。作为一名中后卫,他暴发力强,盯人好。而在攻击力上,他又远超李伟峰,也曾获年度中国足球先生称号。当然了,也比李玮峰更球霸。(现在都说范志毅和小沈阳长得像)
中后卫:
贾秀全。80年代国脚,做为中后卫,曾经获得亚洲杯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员。做教练显然很不称职。留学过日本,并在1993获得J联赛最佳外援称号。
左后卫:
孙祥。这个位置是最难选的一个位置,中国历史上就差好的左后卫,80年代有麦超,90年代是李红军的吴承瑛,而进入二十世纪后,最好的左后卫是孙祥。这些左后卫都不是很突出,比较下,还是选择在欧洲冠军杯首发过的孙祥吧。(个人感觉还是吴承瑛好,孙祥在国家队没什么发挥)。最近在奥地利踢得风生水起,3场进3球。
前腰:
郑智。前腰位置上人才济济,比如彭伟国,比如祁宏,比如邵佳一,但他们都不如目前的郑智。彭伟国与祁宏身体条件不如郑智,邵佳一进攻又逊色很多。再说了,帮助深圳和山东拿到中超冠军,两次获得中超足球先生,在英甲查尔顿稳据主力,当今中国第一人,名符其实。(感觉杨晨也可以啊)
右前卫:
李明。右前卫上还有李霄鹏也是一名好手,但做为大连王朝时期主力右前卫,李明取得的荣誉比李霄鹏要多得多。而且,2002年米卢不带他去世界杯,却带了高尧,让人同情。悲情英雄,总让人牵挂。
左前卫:
容志行。认识容志行,就全国范围的球迷而言,是在1981年。那时中国队正参加“第十二届世界杯预选赛亚太地区第四小组”的比赛,他是那届国家队的队长。他的表现,以几场胜仗为例,1∶0胜日本,他30米外远射;4∶2破朝鲜,4球中他助攻其三;3∶0大败科威特,他拖着刚缝了十几针、被纱布裹得密密麻麻的小腿上阵,首开纪录,下场时候全体观众起立鼓掌致敬,高呼“祖国感谢你,人民感谢你”;两破沙特,6球中他助攻其五……如此大的作用,如此杰出的表现,纵观历史,没有一人比得上。尤其可贵的是在球场上受侵犯不计较,获荣誉不骄矜,他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体育道德,被誉为“志行风格”,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全国各行各业所发扬光大。
后腰:
迟尚斌。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国足坛,一直有“南容北迟”的说法,容就是容志行,迟就是迟尚斌,这两人一攻一守,一南一北,一时喻亮。
前锋:
李惠堂。李惠堂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佳球员了,可惜他那个时代离现在太远了。李惠堂技术全面,球艺十分精湛,奔跑快速,身材高大,在球场上犹如鹤立鸡群。传球意识一流,头球摆渡、短传与长传都非常到位。控球出色,盘球过人轻而易举,善于强行突破。射门的功夫深厚,起脚快,脚法好,脚头硬,更有依人卧射的绝招。在其25年的足球生涯中,共入1260(也有2000一说)个球,被称为亚洲球王。1976年出版的西德足球杂志,曾将李惠堂评选为20世纪的世界5位“球王”之一,与巴西贝利、英国史丹利·马菲士、西班牙阿尔弗雷多·迪·斯蒂法诺及匈牙利普斯卡斯齐名。还担任国际足球联合会副主席一职。
ps:不要迷恋李惠堂,他只是一个传说
前锋:
郝海东。曾被誉为中国队锋线"第一杀手",他具有灵活的脚下技术,出色的弹跳和瞬间爆发力,丰富的大赛经验,因此他不但是中国队的精神领袖,更是执行国家队技战术的核心。
替补阵容:守门员:张俊秀。右后卫朱波,左卫后吴承瑛,中卫李伟峰,中卫戚务生。左前卫古广明,右前卫李霄鹏,前腰彭伟国,后腰王军。前锋张宏根,前锋高洪波
顺便说一下,个人觉得以前的国足至少有点血性,不为失败找接口,敢与小日本杂种拼命。 而现在的国足 ,估计见到东洋小矮子就腿软,连泰国.越南都可以输了。。。
[
本帖最后由 guiming 于 2009-5-17 10:0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