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weilang 2008-6-3 16:22
智能简史:谁会替代人类成为主导物种[附智能简史全文txt]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2亿年,是人类历史的50倍以上。在这2亿年的时间里,似乎它们并没有本质地进化成更高级、更智慧的一类生物,这也许就是它们灭绝的原因吧。那么,我们人类,首先能不能存在的比恐龙更久,如果能生存那么久,似乎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表明人类那时候会有本质的进化,以至于可以自由地翱翔于宇宙。 当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知道这决不是一本科幻小说。但当我读它的时候,却让我感到亦真亦幻的神奇和惊悚,让人看了就离不开目光。被誉为人工智能先驱者的德·加里斯教授,向我们预测的未来,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真实远远超出想象。与他描绘的几乎近在眼前的情景相比,那些科幻小说和电影都太缺乏想象力了。那些毕竟不是最前沿的科学家幻想出来的,局限性很大。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们用人的思维来考虑能力是我们的万亿个万亿倍的人工智能机器,就像一个蚊子来思考人类会怎么想怎么做一样是完全不现实的。
lanweilang 2008-6-3 16:22
摩尔定律是芯片上电路尺寸不断缩小的结果,以至于电子(一种基本粒子,它在电路中的流动形成电流)在电子元件(例如两个晶体管)间传递的距离被缩短了。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物体可以移动的最快速度是光速(大概300000千米/秒),并且这也是电流必须遵守的自然常量。如果两个电子元件间的距离被缩短了,它们之间电子信号的传递距离也将缩短,因此,通过这个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就会更少(以恒定的光速)。 芯片制作公司在过去几十年里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来使电路变得更小,使之分布得更加密集,以便让它们运行得更快。微处理芯片运行越快,就会越经济。如果你是加州"硅谷"中一家制造芯片公司的CE-,而你的竞争对手比你早6个月在市场上推出一款比你(的产品)快30%的芯片,那么你的公司可能会破产,而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会大幅增长,因为每个人都想拥有一台更快的计算机。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电子线路变得更小更快。 摩尔定律还能够保持多长时间的有效性呢?如果一直有效到2020年,海量内存芯片上电路尺寸可能允许在一个原子上面存储一个比特(一个"比特"是一个"二进制数字",一个"0"或者一个"1",是计算机进行运算所代表的数字和符号)的信息。那么,一个这样等量级的物体,比如说苹果,包含多少个原子(即苹果这么大的存储器可以存储多少比特)呢?答案是令人吃惊的,有万亿万亿个原子(比特),就是说,1后面跟24个零。 你现在是不是慢慢开始了解,为什么我如此相信21世纪晚期高度智能机器会比人聪明万亿个万亿倍。 21世纪科技不仅将会在一个原子上存储一个比特的信息,今后还会采用一种新的名为"量子计算"的计算方式。这种新的计算方式和人类20世纪所通用的"传统计算"完全不同。第3章将试着大致介绍一下量子计算原理,因为在不远的将来,它极有可能成为计算机的基础。 在这里先跟大家简单介绍量子计算的一些基本特征。如果用一串N比特(在计算机科学里称作一个"寄存器",例如,001011101111010)进行某种计算操作(先不管目前进行何种的操作),用"传统计算"会需要一定量的时间。然而在同样的时间里,采用"量子计算"技术,可以进行2N这样的运算。当N变得很大时,2N变得令人惊讶的巨大。因此,量子计算的潜能是极大优越于传统计算的。既然摩尔定律很可能带我们进入原子等级,在这个范围里,"量子力学"这个物理规则将会被应用,人类将必须用量子理论进行量子计算。因此,在过去一些年里,理论研究和试验上人们都投入了巨大的努力,以理解和制造"量子计算机"。 在量子计算机推向大众之前,量子计算仍然有很多概念和运用上的困难有待解决。但是面对这些困难,每个月都有进步,所以我相信,拥有实用的量子计算机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如果把每原子存储1比特的记忆存储能力和量子计算方式结合起来,其组合能力是"爆炸性"的。21世纪计算机可能拥有的潜在计算能力会比现在计算机的能力高万亿万亿个万亿倍。 说到这里,希望我所讲的你们都能理解。 论述到现在,你们的理解可能比我所讲的更超前,并且会反对我,因为我似乎在暗示,大规模存储能力和惊人的运算能力就足以产生高智能机器,其他的什么都不需要。我也因为这一点而被我的某些同事指责,所以请先让我陈述一下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观点。 有些人(例如,因黑洞理论闻名的罗杰·彭罗斯爵士以及他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国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认为要产生智能机器需要的远不止是大规模的计算能力。彭罗斯声称意识也是必要的,并且认为需要新的物理知识来理解自然中意识如何产生,并借此来创造机器人工意识。 我并不介意这些反对的声音,又或许这样的批评是对的。但即使这样,他们的反对也无法改变我的基本论题,因为这也许只是延迟几十年,直到意识的本质被更好地理解。我认为,要理解自然是怎样创造我们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也就是说,我预计科学会逐渐理解"胚胎发育"的过程,这是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到包含万亿个细胞的胚胎然后形成一个婴儿的过程。
lanweilang 2008-6-4 08:47
怎么都没有人支持啊:excellence
lanweilang 2008-6-13 08:44
讲人工智能的,难道没有人感兴趣?:excellence 哎,可怜啊
moral 2008-6-13 09:02
人工智能成为替代人类的“物种”可能性不大,所谓物种必须要有自生能力,人工智能的延续恐怕无法对抗自然
gamehawk 2008-6-13 09:23
个人估计,按照现代科技发展规律,今后也许就是机械加生物,人不人鬼不鬼的,想想都恐怖,或者有那么一天,生物智能发展到及至也就取代人类
seekfor0017 2008-6-13 09:46
我不认为智能机器会替代人类。
这点很多科学家都有描述,即使有一天智能机器能通过图灵检测,也不能说明它是一种生命。
有位外国科学家就举过“中文屋子”的例子,他在一屋子子,里面有中文的翻译规则,外面有人给他英文,让他翻译为中文,他可以通过规则把哦给你个工作哦工作完成,但是他并不懂中文。
推广到智能机器就是,智能机器可以模拟人的所有行为,但是智能机器自身真的明白这些的含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