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榜 短消息 big5 繁体中文 找回方式 手机版 广 广告招商 主页 VIP 手机版 VIP 界面风格 ? 帮助 我的 搜索 申请VIP
客服
打印

[车迷天下] 增压发动机之我见

购买/设置 醒目高亮!点此感谢支持作者!本贴共获得感谢 X 8

增压发动机之我见

最近一直有留意组内诸君的一些贴子,其中还是对增压发动机有所不了解的,所以以此文博君一笑。抛砖引玉!
目前所谓增压发动机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增压,一种为废弃增压,因为目前国内技术等问题,所以目前大部分的增压方式都为废气涡轮增压,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特点比较鲜明,原本两种增压发动机就是起不同作用!
机械增压一般是由发动机转速带动,所以作为车辆起步时非常好使,能够使车子在起步那一刹那就获得明显推背感,但是好处明显,缺点也鲜明,就是鉴于其技术构造相对复杂,所以造价也比较高,而且故障也比较多,一般国内合资或国产品牌的车子都很少装配,大部分装配机械增压的车子都是进口车型。
废气涡轮增压,简称涡轮增压,它主要是通过发动机排出得废气来推动叶片获得较大的吸气量,换句话说就是车速开得越快,排出得废气越多,叶片转动越快,吸气量也越大,一般多为车辆中高速时使用,但其对于叶片耐热度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很多车型的增压都是属于废气涡轮增压,因为其结构相对简单使用,而且成本较低。
很多车主害怕增压发动机,青睐自然吸气发动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惧怕其容易损坏,而且维修价格不菲,其实现在很多增压器其质量都是比较可靠的,基本上能够与车同寿,但是前提条件是必须按照要求对于其进行维护保养,最基本的就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需要使用全合成机油,很多车主不清楚,导致涡轮损坏。可以说,未来的汽油发动机将会是增压发动机的天下,为什么这么说?现在的电动车越来越多,而且性能越来越出色,但是鉴于政府对于电动车譬如充电站等设施的修建不足,所以未来很长时间,汽油发动机的车子仍会大行其道。而且汽油发动机的自然吸气说句不好听的话,目前的技术已经到达瓶颈位置,如果材料没有很大的飞跃,相信自然吸气无论是在油耗,还是在动力上都很难撼动增压发动机的地位,只要人或者说消费者对于技术的要求不满足,那么动力性,经济性越好的车子肯定是越受青睐,这点上小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已经是跟不上潮流了,所以,只要是大厂的增压器,其实诸位大可放心使用!
以上为个人的一些愚见,欢迎诸君斧正!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hey_sim 金币 +8 感谢原创,兄弟长参与车区互动,是专家. 2015-4-14 22:06

点此感谢支持作者!本贴共获得感谢 X 8
TOP

版主留言
hey_sim(2015-4-15 00:14):非也非也,我在楼下做出了解释,从涡轮增压原理上来说,省油因为空气温度和进气压力适合发动机工况,但真省油吗? 1、机增需要消耗曲轴动力,2、而涡轮增压,喷油器喷出的油量主要是通过空燃比而增压压力来由ECU判定,市面上常见的车型涡轮有1600-1800才介入,车子都到这个转速了,省出的油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增压技术很早就出现了,只是基于使用率所以不普遍。大多家庭用车,所以增压也只是以节油为出发点来调教。

TOP

几个意见。


1、机增不是转速带动,这样阅读困难,理解也太片面。机械增压是曲轴动力带动的机械式空气压缩机来压缩空气,速度与激情1里面,Brian驾驶的BRZ和Dom直线赛的时候就是把这个空气压缩机烧毁了,我记得当初看的时候,寝室室友还问我怎么会烧到空调的压缩机,略跑题,抱歉。
2、机增是由于曲轴带动的,所以发动机运转,它就作用。但你指出的缺点是成本与使用方面,但真正的缺点则是低转速时,空气压缩量与曲轴转速呈线性增长。但高转速时,不言而喻会浪费动力。
3、涡轮增压是废气吹叶轮,叶轮并导轮,但不是获取更大的进气量,而是获取更高密度的进气质量,也就是氧分子间隙更小的空气。
4、涡轮增压现在叶轮导轮和同心轴的冷却已经达到了一个标准了,甚至我经常会为别人改延迟熄火装置,保护涡轮现在很多人也很懂了。
5、包括楼主未表述的涡轮介入顿挫问题,现在改装方向也是低惯量小转子,使得在1000/1100 - 1400转的时候,涡轮就提前介入,并且唐突感减少。并且有些新型发动机也开始使用双涡轮,譬如BMW3.0,排气歧管3-3上并联两个涡轮,这样低转速时,较少的燃烧室废气就能推动,不存在迟滞效应。
6、我并不认同楼主说的这么死的话,前几天很多人都预测自吸机到瓶颈了,但创驰蓝天一出来,米勒循环加奥拓循环加电动可变正时,又把自吸机压榨到一个极限,所以嘛。
7、增压的前景肯定一片大好,毋容置疑,但是介于楼主介绍的两种主流增压的优缺点,现在也有完美结合的作品,譬如机械加涡轮双增压。分享给大家一张图,大家一看就明白。



感谢楼主原创,车区欢迎你。

TOP

版主留言
hey_sim(2015-4-15 14:37):既然说到这个,还需要技术细分为双涡流单涡轮或双涡轮,前几天车区有个帖子的NX200T就是双涡管单涡轮,我之上也说了,排气歧管3-3涡流导管分布。而双涡轮则是高低速涡轮混装,弥补了高低转速时涡轮的工况。
其实对于涡轮增压现在还比较流行另一种技术,就是双涡流增压技术,原本的由一条涡流管变为两条涡流管,涡轮增压的迟滞现象其实也是正常,现在有些高端车型在采用双涡流,但限于技术保密及成本,不会很快出现在普通中高级车以下车型,而且楼上你说的完全正确,但是你说法过于专业,对于一般购车一族的人来说很难明白的,所以只能浅白点

TOP

而对于楼上所推崇的创驰蓝天发动机技术,其实我是持保留意见的,众所周知,马自达过于一直是属于福特控股,所以很多的技术其实对于福特来说可以做到共享,你会发现,凡是福特以前控股过的汽车品牌,基本上该品牌有的技术特点都会被福特吸收并改进,所以你会发现福特很多技术都是来自不同品牌,譬如阿斯顿马丁的底盘调教技术,路虎的4驱技术,沃尔沃的安全科技等等,福特基本都有,而马自达受制于福特多年,其创驰蓝天技术并不是其近年开发,可以说早就有了,为什么福特没有引入或者有类似?其中最重要的为你会发现创驰蓝天技术在理论上确实非常不错,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个非常严重的缺陷,或者不能说是缺陷,就是其超高的压缩比,理论上压缩比越高越好,但是也对油品的要求更高,所以,如果在国内真采用,我已经可以预估暴振是难以避免的了,一点愚见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做未必爱 金币 +5 回复认真,鼓励! 2015-4-15 14:45

TOP

看了楼上几位的理论,让我们这些小白算是学习了一番。谢谢分享!

TOP

引用:
原帖由 CCCSOS 于 2015-4-15 00:46 发表
而对于楼上所推崇的创驰蓝天发动机技术,其实我是持保留意见的,众所周知,马自达过于一直是属于福特控股,所以很多的技术其实对于福特来说可以做到共享,你会发现,凡是福特以前控股过的汽车品牌,基本上该品牌有的 ...
既然聊到了这里,继续说说吧。
首先爆震,应该说所有车都存在爆震,从数据层面说,多发生在压缩比高的车上。
我在国外从事改装车行业,经过我手的爆震车,大多都是因为改装了高流量进气系统后未回油压力阀的问题,因为回压阀的设定不合理,导致进气量大,喷射量小,在节气门全开情况下,导致混合比过低,混合气爆燃困难。
我一般的处理,第一调回压阀,第二调气门时间,第三调点火时间。

说回创驰蓝天,我之上强调了三个字眼,米勒循环,奥拓循环,电动可变正时。
米勒循环? 很简单,膨胀比大于压缩比,进气门作用的精髓楼主可阿特金森 米勒,所以这里油品要求是其次,事实上13 14的压缩比,仍然低标号,原理和目的网上也有很多解释,主要就是热传递效率问题。
奥拓循环?节气门全开,奥拓循环来了,膨胀比等于压缩比,这时候楼主估计没错,肯定构成爆燃的所有可能条件了。我这到这里只为了说明这里压缩比是可变的,你发现没。
马上说电动可变正时?这就是为什么爆震不会出的要点,在进气凸轮轴内安装电动装置,把进气门的时间精确调整到各个工况适应,压缩机随时精确可变,还能绝对说爆燃现象吗?


抛开三点,什么六孔喷油,什么缸内直喷,什么4-2-1排气,都是为了优化高压缩比下爆燃可能的手法。

一点理解,谢谢楼主发好贴。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引用:
原帖由 hey_sim 于 2015-4-15 12:59 发表



既然聊到了这里,继续说说吧。
首先爆震,应该说所有车都存在爆震,从数据层面说,多发生在压缩比高的车上。
我在国外从事改装车行业,经过我手的爆震车,大多都是因为改装了高流量进气系统后未回油压力阀的 ...
这位大神,还有LZ,请教个别的问题。
德系新一代的V8T,貌似都用HSI结构了,按说这种做法从设计思路上说并不算创新,想问问这种发动机结构存在什么样的技术难点呢?散热?
一般车媒也很少能讲清楚(估计他们自己也不懂)。

TOP

我觉得,作为普通用户最重要的原则首先应该是要质量稳定。而越是经典的技术通常都更加稳定。涡轮增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代表,还有很多不足。所以,我个人还是建议普通消费者用自然吸气发动机,毕竟技术成熟,稳定,不容易坏。

TOP

引用:
原帖由 mddzy1 于 2015-4-15 21:46 发表
我觉得,作为普通用户最重要的原则首先应该是要质量稳定。而越是经典的技术通常都更加稳定。涡轮增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代表,还有很多不足。所以,我个人还是建议普通消费者用自然吸气发动机,毕竟技术成熟,稳 ...
何为质量质量稳定?不外乎就是少维修,或者说少去维修店罢了,涡轮增压技术其实真不是一个新兴的技术,早在1905年就已经有人申请,而且美国早在1961年就已经采用在汽车上(以前都是用于飞机发动机)所以,可以说,目前涡轮增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之所以出现一些情况很多原因都是涉及涡轮增压中某项新技术的应用才造成,而且最主要的是即使设计技术过关,如果制造者为了省成本而采用不合适的材料来用,也会有问题,但是这些都不属于涡轮增压技术上的或者说设计上的问题。如果按照您的说法,其实自然吸气发动机其实也不好用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飞行导演 金币 +3 回复认真,鼓励! 2015-4-16 10:22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 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