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者:HK1918
选取文章:《中国近30年出口各国的武器! (组图) [28P]》
个人评论:
衡量一国军工产业发达的标准,除了技术装备的先进程度与否之外,更为明显的在于其是否能为本国在国际上赚取可观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军备贸易是一国对外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附着于这些冰冷的兵器之上的,是国家的意志和利益,从近三十年的武器装备出口来看,我国的军工产业基本实现了这一目的。但是,更令人忧心的是,我国的军品贸易,还存在着不少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贸易对象很少。也就是说能够购买我国武器的国家很少很少。从目前情况来看,基本只局限于第三世界国家。这可以从近三十年武器出口的统计里看出。比如被我们亲切称为巴铁的巴基斯坦,比如极其落后的阿富汗,比如伊拉克,比如阿尔巴尼亚等等。市场没有打开,那么贸易量就不能保证。军工产品不是一锤子买卖,其示范效应大大的高于一般产品。比如美国的军品,其行销世界的事实证明,军品的示范效应如何之强。这就又要引申到第二个问题。
第二,是产品质量堪忧。这个质量,不是单纯的指出口产品的生产质量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产品的科技含量问题。从图片可以看出,我国出口的大部分武器装备,产品的科技含量都是比较低的,产品的适用性,也很狭窄。比如,出口巴铁的歼七,其技术含量,与该国同期引进的其他机型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如果把对比的视角转向巴基斯坦的敌对国印度,那么歼七的性能面对印度装备的苏系战机就更是堪忧。产品的技术含量,是关系到产品是否能够符合买方各项要求的核心问题。
第三,是政治意义大过经济意义。从近三十年的出口情况来看,我国的武器装备出口,政治利益的目的远远超过单纯的经济利益目的,或者说我们没有实现经济效益的规模化和常态化。而与我相反的是,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军品贸易大国和强国,其在利用军品贸易实现政治目的的同时,还极好的兼顾了经济效益,为国内的众多军工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而这样的经济利益诱惑,又反过来促进了美国进一步推动其政治目的,从而在政治和经济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国内形成这种良性互动的动力不足是客观原因,其主观原因,可能还是在于国内某些相关部门没有有效的认识到军工贸易的经济效益和政治利益之间的互动关系,或者对这种互动关系的认识不足以使目前困窘的军工企业拓展空间。
总结而言,武器装备的出口,其核心是自身产品的质量问题,其根本是认识到并能主动运用军品贸易这个利器,其目的则是通过军品贸易这一有力手段实现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双丰收。核心前提是事关军品贸易的关键之所在。美国的武器先进程度之高级,技术含量之密集,绝大部分都不是目前的中国出口武器能够比拟的。随着中国自身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在注意维护己身优势的前提下适当的提高外销武器的技术水平,是当下必须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只有自身的武器装备能够达到相应的技术水平,能够富有竞争力,那么再加上政治效应,中国的军工贸易走出第三世界,迈向更高级别的买家的竞标场,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